形意拳肩胯勁
肩與胯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大關節,離開了它們的相互作用,身體的螺旋勁,擰勁,也就無從談起。從肩胯的功能來講,可以擰轉,可以裹肩裹胯,也可以上下折疊。肩扣了,就能夠帶動背,胯曲了(尾閭前翻)可以拉起脊椎,兩者合起,就形成了一張大弓。所以,胯肩除了形成擰勁以外,更主要的,也是背弓勁力的來源。
胯,我們可以分為“橫胯與縱胯”,橫胯:我們在走路時,如果用胯帶動雙腿向前移動,則是用了胯的橫向擰轉的勁力。
練過拔胯的人應該知道,胯練好了,是可以連續不斷反彈的,且動作的速度非常靈動,以前有句話講“教拳不教步,教步打師父”步的奧妙,不在于腳,而在于胯,胯練好了,一驚一詫之間,胯連續彈出勁力,帶動腿換步進攻,那種速度,是令人驚訝的。
一旦我們用胯帶步的方式進行攻擊,不需要蹬地發勁,力從地起,從另一個角度來講,就是把雙腿解放了出來,可以邊走邊打擊。
所謂“縱胯”我們在上樓梯時,如果膝蓋盡量不彎,或者少許彎,用胯盡量上提,拉開間隙,走步上樓,你會發現,走完幾層以后,膝蓋不累,胯會很酸,這就是運動了縱向胯的勁力,在拳中,這種“縱胯”往往是你起腿發勁的源泉所在,且這樣的腿踢上去,合著“內臟”起落,形成了具大的整體“提墜”勁,可以傷人于無形,吃上一腿,有直透骨髓的感覺,骨頭都會被踢麻,甚至踢斷。
在肩,則要合肋,折肋才能壓肩,所以肩也跟胯一樣,既有平轉,也有縱向的轉,同是折肋的幅度夠,則可以帶動內臟的翻滾,形成“翻江倒海”般的整體翻浪勁。
所以,你的被一個起手,落手,動的不是手,而是你的肩,是你的肋,是你的內臟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勁。
當你的肩與胯,聯合起來運動,就形成了翻浪勁,后浪推前浪,源源不斷。傳統拳給人的感覺總是不那么直接,老是在擺造型,其實這都只是假像,真正的傳統實戰拳法,打人是非常直接的,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,用上了身體所有的勁力,包括人體自身的重量。
出手速度的快慢,直接影響了打擊的效果,所以,我們要讓自己出手如箭,每一手都像用彈弓打出去一般,手到瞬間,身體速度跟進,打到對方如同山一般。只有這樣的拳,才可以做到“打人如拔草”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