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意拳的起落
一、起落原理
簡言之,“發人”的訣竅即“起落”二字而己。按照物理定律:物體在向上斜拋時其運行軌跡為一條拋物線,拋物線的形狀依拋出的速度和角度不同而各異。在初速度一樣的條件下,當拋出的角度為 45度時,拋出距離最遠。拋物線可分為上升與下降兩段,前段為升,后段為落,相應地在技擊上表現為起和落兩個動作。
以形意拳的劈拳來說,起要束身而起,用踝、膝、胯、腰、肩、肘、腕伸展的合力將對方重心撼動、拔起,使對方身形后仰,這個動作為之“起”。進而進寸步,同時拳下劈,使對方倒地,這個動作謂之“落”。劈拳的起落與拋物線原理相符,但劈拳與拋一般物體并不完全一樣。一般拋物,當物體出手以后就不管了,但劈拳在將方拔跟離地之后還要用力前送下劈,使對方沒有退步站穩的可能。
二、起落與步法
步法在各拳種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形意拳中的步法尤為重要。形意拳之步法常用的有寸步,摩脛步,槐蟲步等,這些步法中本身就有起落。譜曰:“消息全憑后腳蹬”,后腳蹬地為起,重心略有升高,前腳著地為落,重心略有下降。在行進中身體重心軌跡為拱形,近似于拋物線,故練好步法,其中就包含了起落的功夫。后腳跟蹬著向前和向上兩個分力,其中向上的分力起拔根的作用。形意拳之所以有硬開硬進,攻堅克銳的力量,其步法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在形意拳傳統套路進退連環中,拳譜即要求做到六個字的運用:“踏、撲、裹、舒、抖、絕”。其中“踏”即后腳蹬地,為踩毒蛇,“撲”即前腳落地要遠,如虎撲羊,如貓捕鼠,踏含起,撲含落。
三、起落與身法
“束身而起,縱身而落”,這是對身法起落的概括要求。細言之,束身要求兩腿彎屈,重心下降,尾閭前包,肩肘放松,縱身則對不同的目的的用法有不同的要求。以蛇形而言,縱身指后腿蹬伸,重心上升,脊柱伸直,前臂上揚。對虎形來說,縱身而落是指前腳落地,重心下降,腰向前略彎,兩掌向前下方按落。在這一系列動作形成的合力作用下,對方后仰跌出。
四、起落與手法
“起鉆落翻”是形意拳手法變化的要求,起要鉆,落要翻。以車派形意拳的劈拳為例,起時后腳蹬地,重心下降,尾閭前,歙沉肩,前拳拳心向后,拳背緊貼對方胸部,以拳背為著力點,拳向前上方鉆伸,加上蹬腿,伸腰、伸肘之力,將對方重心拔起。落時,拳外旋 90度,拳輪著力,向前下方劈落,使對方沿拋物線的后半段跌出。如功力淺,可先用鉆拳將對方拔起,然后用劈拳劈出,而虎形則用雙掌,鉆翻與劈拳相似。
五、起落與呼吸
以虎形拳為例,要束身而起,即手起身落,同時吸氣。如彈簧被壓縮,積蓄了彈性勢能。起時右腳蹬伸,重心上升,雙臂向前上方伸展,即所謂“身起手落”。同時呼氣,彈簧放松一瞬間爆發力的彈性動能,彈放對手遠跌。
六、起落與氣力巧合
氣與力是形意拳六合之一,不僅要合,而且要合的巧妙。形意拳講究沾身縱力,在未沾身之前,我之五弓九節必須處于靈動狀態,勿使周身僵硬,僵則呆滯不靈,應變遲頓。以虎形而言,在發人時是在沾身的一瞬間全靠束尾之勁而推之,是全身九節齊鳴爆發力的應用,使對方感到強大的推力,無法抗拒。